2018考研莫让“名校情结”成为理性择校的绊脚石

点击数:271 | 发布时间:2025-08-02 | 来源:www.tsnav.com

    2017考研奋进群:517560474

    从高考考试开始,名校的光环就对不少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不少人当年没如愿进入名校,因此将考研作为自己“翻身”进名校的机会而倍加看重。加之“拥有名校的毕业证就有了日后进入社会抬高自己身价的资本”这种观念,名校就成了大伙眼里非去不可的圣地。已经着手筹备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的道路本已艰辛,不要再让盲目选择名校为“研途”带来非必须的重压。名校未必是通途大道,合适你的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1、为什么大伙都爱“扎堆儿”考名校?

    第一,名校自己的软硬件条件都非常出色,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原因都吸引着大量学生考试报名。第二,高校研究生扩招致使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优势减少。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同等各种缘由,使得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非常强烈的“名校情结”,名校考研甚至已经成为考研的一种“潜”趋势。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而且就现在来看,尽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降低,但这种“名校热”依旧还在持续。

    1.名校拥有好的教育资源

    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没办法企及的。譬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坛,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坛的状况。此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较少。

    2.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是普通院校没办法比拟的

    不少人觉得,假如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神”导师,那样以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或许会一帆风顺。即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进步平台,如有的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样你就能轻松越过这一关卡。

    2、听听大伙如何说

    1.考研让我弥补高考考试的遗憾

    “考研,是第二次高考考试。我从高中起就想去人大念书,高考考试没发挥好,只能读个省内普通二本,大学四年我都非常努力的学习,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李同学

    2.就业现实问题

    “投了两个月简历之后,我决定考一个名校研究生。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假如有985、211的学生来面试,就绝对不会要我这种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考研真的是无奈的选择。”––张同学

    3.从众随流心理

    “宿舍的人都考研,而且都选非常不错的学校,最差也是211。我假如只考个普通院校就会看上去逊色不少,感觉非常没面子,低人一等,都不好意思和他们一块复习,有重压。”––郑同学

    4.名校头衔价值更大

    “大家班好几个同学,连本校推免都舍弃了,就是为了考北京的名校。我也遭到他们的感染,感觉不考个名校,考研就没意义,读研出来也没非常大价值。”––杨同学

    3、名校就都十全十美了吗?

    1.名校也有弱势学科

    并非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综合性的知名大学中,有的非传统、非强势的专业是伴随学校的进步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增设的。这类新增设的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未必强过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专业是优势学科,在该学科范围中占有非常高地方。

    2.名校同样存在就业角逐重压

    就业,应该是学生最为关注的,而名校的就业率并不是100%。知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设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关卡,但他们愈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并非每一个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都拥有充分的常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自己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3.名校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考生必须要对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做客观地剖析,理性评判我们的学习力,发现我们的兴趣喜好。切忌不切实质地高估自己,也不要由于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同学们会发现提高自己内在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名校赋予的光环!

    4、想了解三点,择校不难

    第一,掌握认识自己

    在决定考研时,先问问自己,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我的兴趣在哪儿?兴趣能和考研联系在一块吗?什么院校开设了有关的专业?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上,加之半年的复习,我大概能达到什么分数水平,有望考到什么学校?这类问题是你择校之前需要考虑的。学校和专业就在那里,而是否适合你,才是重点的考虑点。

    第二,衡量自己状况与院校的结合点

    全国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专业选择的需要?你的能力合适冲击什么层级的院校?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是不是符合你的期待值?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你的目的专业是不是是这类院校的重点专业?以上这类问题都是需要考生小心考虑的。毕竟,研究生时期的专业大概影响你将来的职业生涯。

    最后,察看地域情况,遥想将来进步

    对于不跨专业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来讲,地域问题同样是择校需要考虑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不是符合自己以后长远的进步需要。不少人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会继续留在读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离、和自己职业生涯走向的规划是不是存在冲突同样需要考生们慎重考虑。

    院校的选择必须要依据实质状况,不要盲目的追求名校光环。期望考生都可以理性对待专业院校的选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1、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个科目要素进行深入的指导剖析,还会依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考研直播课堂,不出门就能边听课边学习,为大伙的考研梦想帮助!

    推荐阅读》》》

    金融学专业:最有“钱”途的专业

    2018考研金融学专业推荐院校大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